物理与天文学院张鹏飞副研究员所在课题组在球状星团的高能辐射研究中取得进展
物理与天文学院张鹏飞副研究员所在研究组,在对球状星团的伽马射线辐射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时,探测到47 Tuc伽马射线周期性调制的现象。相关结果发表在国际天文Top杂志《天体物理学报通讯》(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论文连接:https://doi.org/10.3847/2041-8213/abc7bb。
球状星团(Globular Clusters)是银河系中最古老的恒星系统之一、年龄通常大于百亿年,它们由大量(数十万颗)的恒星组成。2008年Fermi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升空后不久,人们探测到了第一个球状星团47 Tuc的伽马射线辐射。2020年物理与天文学院张鹏飞副研究员所在研究组与来自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者、发现了47 Tuc的伽马射线周期性调制现象,其周期为18.4小时、置信度为4.8σ。而且他们在47 Tuc的Swift-BAT望远镜的X射线波段数据中也探测到了此信号;并利用Chandra望远镜的数据找到了此信号的X射线对映体:CXOGlb J002406.3–720443。
这一结果在国际上是首次发现。通常认为球状星团的伽马射线辐射来自于其内部寄宿的毫秒脉冲星的集体贡献,而他们的发现将改变这一观点。他们推断此周期信号起源于47 Tuc内部的一个脉冲星双星系统的伽马射线辐射。这一发现对球状星团的伽马射线辐射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重要结果见下图。

图1. 基于47 Tuc伽马射线光变的周期图。明显可以看到大概在1.3 day-1处有一个明显的周期性信号。

图2. 在Chandra望远镜的X射线数据中找到的此周期信号起源的对映体:CXOGlb J002406.3–720443。
该论文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和云南大学联合基金、云南省候选人才培养基金、以及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支持。